-
成一农:《中国古地图研究入门》 -
付马:《唐元之间的西域与丝绸之路历史研究》 -
《香港历史与社会》 -
书讯 | 钱乘旦:《目标、路径与方法:钱乘旦论区域国别研究与区域国别学》 -
包茂红:《历史研究的新探索》 -
成一农:《天下、中国与王朝:中国古代政治地理结构再认知》 -
毛亦可:《地方公议:16—18世纪中国绅士耆老的政治参与》 -
包茂红主编:《菲律宾史新论》 -
叶炜《唐后期皇权问题研究:对隐藏性权力的考察》 -
书讯 | 王立新《帝国的叙事话语:国家身份塑造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作者:王立新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5年1月本书借鉴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通过档案研究和话语分析,考察了18世纪晚期以来精英发明的关于美国文明特性、地缘政治身份和国际角色的叙事如何塑造美国的自我理解和外交政策,特别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形成的新国家身份叙事作为一种帝国话语在冷战时期如何推动了“西方”的形成,激发了美国的对外干预,振奋了美国人的精神,并加快了冷战终结的进程。本书为外交史研究提供新的阐释维度,有助于深化对美国外交政策和国家战略形成过程的理解。 -
书讯 |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修订二版)作者:邓小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25年2月近年来对宋代政治与文化透析最深、颇具创见的一部精彩的历史著作。初版以来受到海内外史学界很大关注,学界称为“重建北宋政治文化的扛鼎之作”。本书的切入独具特色,以赵宋的“祖宗之法”理念为对象,对其形成、内涵、影响进行了细密的解剖梳理,指出它是一个核心精神明确稳定、而外缘宽泛富有弹性的综合体,其基本精神是保障政治体制与社会秩序的稳定。进而作者对北宋诸多政策、事件中“祖宗之法”的各种重大影响,进行了深入阐述。揭示了赵宋专制官僚政治文化精神的特点。本书是理解宋朝政治文化特性的主要线索、整体把握宋代政治发展的重要课题,而且超越了一般的古代政治史,把政治与文化的复杂互动关系呈现出来了,为从文化角度研究政治史,提供了很多新鲜启示。 -
《明代贡运制度研究》作者:宋上上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5年1月明代江南的时鲜、布帛、器用等土产贡品,先汇集南京,再由南京兵部车驾司组织水夫驾驶贡船运达北京,是为贡运制度。这一制度始于永乐迁都,沿至明末,源于明代“两京制”下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贡运过程中船只的修造、贡品的类型、徭役的编佥等问题,既有其独具的特征,也反映出明代赋役制度中具有普遍性的一些侧面。本书以船政志、南京官署志等政书,以及兵部官文集、奏议等为基本史料,对贡运制度进行细致的梳理,以期勾勒出明代贡运制度运转的实际形态,并对进一步认识明代南京的地位、明代赋役制度的面貌等,有所裨益。 -
书讯 | 颜海英:《金字塔的国度》作者:颜海英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日期:2024年6月《金字塔的国度》一书以近现代的考古材料为基础,以地理环境与宇宙观、金字塔时代、古典文化时代、帝国时代为脉络来展现古埃及文明的起源以及发展动因,涵盖古埃及的神庙文化、墓葬文化、木乃伊肖像画以及造型艺术,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古埃及的全景图。 -
《刘浦江著作集》作者:刘浦江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日期:2025年1月本著作集为北京大学刘浦江教授有关辽金史的著作集合,均为学界认可的高品质学术著作。今为缅怀浦江先生逝世十周年,特编为著作集,重新排版,精审精校,隆重推出。
此次所编《刘浦江著作集》系将中华书局出版过的《辽金史论》《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正统与华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宋辽金史论集》四部著作整合再版,除重新校对文字外,主体内容并无更动,同时每书后皆附先生论著目录,以备读者检核参考。 -
《混血的文明:拉丁美洲5000年》作者:林被甸、董经胜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日期:2024年12月拉丁美洲,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为代表的印第安文明。玛雅文明充分展现了古代美洲人的智慧,在文字、数学、建筑和天文历法方面成就斐然;阿兹特克人则充分体现了古代美洲人的尚武精神,通过征伐建立起一个军事强国;而印加人则凭借其杰出的管理才能在安第斯高原创建了南美洲的大帝国。
15世纪以来,随着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等欧洲殖民者进入美洲,以及殖民者向美洲输入黑奴,美洲本土文明独立发展的进程被打断,欧洲文明和非洲文明被移植到这片大陆。但是,这三种文明并非平等地融合在一起,强势的欧洲文明占据主导地位,弱势的美洲本土文明和非洲文明在被动地适应欧洲文明的过程中勉强生存下来。在整个殖民时代,经过300多年的冲突与融合,拉丁美洲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混血文明。
19世纪初,拉丁美洲绝大多数地区摆脱了宗主国统治,独立建国。然而政治的独立并没有带来经济的繁荣。形成于殖民时期的外向型经济模式仍然主导着拉美各国,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严重依赖于西方,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直到二战后才略有起色。但好景不长,拉美各国又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与经济停滞相伴的是政治的左右摇摆和社会的动荡:民主政权与威权政权交替出现,许多国家至今仍被这个魔咒困扰;贫富差距悬殊,大规模民众抗议乃至武力抗争此起彼伏。这片大陆的未来何在?
本书带我们回顾了拉丁美洲艰难而又独特的文明之路,从5000年前文明的曙光在安第斯沿海初现,一直讲述到21世纪初的“粉红浪潮”和新冠疫情爆发。以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以及宗教文化三个层次来阐述拉丁美洲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特征,是理解拉丁美洲历史和现实困局的一把钥匙。作为一部简明扼要的拉丁美洲文明史,本书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同时适合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阅读。 -
《现当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对城乡关系的新探索》作者:王元周、刘一皋、吴飞等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4年10月本书是从城乡关系的角度来理解现当代中国发展内在逻辑的探索性。现当代中国的城乡关系,曾经历了城乡二元结构由形成、发展、固化,再到逐渐松解的过程,因此城乡关系也就成为理解现当代中国的一把重要钥匙。本书从具体的个案出发,就认识与理想、物资与流通、制度与身份、文艺与礼仪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城乡关系演变背后思想认识、目标追求与现实条件之间的复杂的互动关系,以及城乡关系对整个现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 -
《李伯重文集》(四卷)作者:李伯重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Ye Book出版日期:2024年6月《李伯重文集》(四卷)涵盖了中国著名经济史家李伯重先生的代表性作品,涉及其博士论文、经济史理论、地区经济史作品以及学术讲演、书序与书评。这些作品有助于年轻的经济学学者开阔眼界,把所研究的问题放到一个更大的视野中进行讨论。本文集收录的作品呈现了中国经济史研究半个世纪以来发生的变化,同时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学术史的演变。 -
书讯 | 刘一皋《抗战胜利后北平地区学生运动行为研究(1945-1949)》学生运动乃是中国近代史之重要特征,也是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历史发展的惯性冲击力相对较强。本书首次尝试以学生集体行为的视角研究学生运动,强调以学生为研究对象,突出对具体的、实在的行动进行分析。本书讨论了学生运动存在的多种面向,诸如运动主题、对象、口号、要求的变换,理性与非理性现象,暴力的使用及特点,参与者意愿的复杂性,以及运动中的“搭便车”情况等,展现了学生作为中国近代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即使是学生运动发育的成熟阶段,也仍然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 -
书讯 | 吴宗国 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本书为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吴宗国教授主编的,由中国古代史各方向专家集体写作的一本官僚政治制度通史,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监察机制、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等进行了简明扼要而又全面的论述。书中从官僚政治制度的起源开始,一直写到帝国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间上涵盖了从秦汉到明清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时期。宋元以前部分没有作全面的铺叙,而是根据各个时期的特点,重点探讨一些问题。明清时期文献材料更加丰富,对当时的官僚政治体制和运作机制做了比较全面细致的描述。 -
书讯 | 罗新、叶炜《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修订本)全新再版(后记)本书收录20世纪50年代至2003年期间新发表的魏晋南北朝墓志,墓志年代起三国之始,迄杨隋之末(220-618),共计231方。全书分为魏晋十六国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五个部分,每方墓志包括录文和疏证,注明图版刊载、录文著录和研究概况,并对墓志所涉史事作简单的考证和说明,是集资料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出土文献整理研究典范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