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教学

招生信息

2026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招生指南

2026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招生指南

一、本系简况

(详见本系网站:https://www.history.pku.edu.cn)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始建于1899年秋,时称京师大学堂之史学堂。作为中国现代大学史上最早的历史学专业系科、中国现代史学教育范式的重要开创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一直是中国现代史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历史学系现拥有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下辖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3个实体研究机构(西方古典学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心、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所)及24个虚体研究机构。2025年QS世界大学历史学科排名,北大历史学科排名跃升第5位。在教育部举办的学科评估等活动中,北大是全国仅有的中国史、世界史两个学科均被评为最高等级并入选“双一流”学科的历史学院系。

 

历史学系下属的两个一级学科优势突出。中国史研究居于世界顶尖学科地位,在政治制度史、政治文化史、北方民族史、中外关系史、出土文献研究、丝绸之路研究和近现代史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中国社会史、中国经济史、中国艺术史、中国思想史、中国革命史、中华民国史和历史地理学等领域均有全国学术领军人物。世界史研究一向将大国史和大洲史研究作为重中之重,近年来更是发展迅猛,在英国史、法国史、美国史、俄国史、德国史、日本史、印度史等领域均有全国学术领军者,在西方古典学、欧洲中世纪史、教会史、世界现代化史、资本主义史、艺术史等研究领域居于国内学术研究前沿,近年又开辟出环境史、移民史、民族史研究等新领域。

 

师资队伍处于全国历史学科领先地位。全系现有在职教研人员70人,其中教授39人、长聘副教授13人、副教授1人、预聘副教授2人、助理教授15人。另有3位国际知名学者任客座讲席教授在我系授课。目前,历史学系拥有全国一级岗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万人计划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博雅荣休教授4人,博雅讲席教授1人,博雅特聘教授 14 人,34 位教授获政府特殊津贴。目前,在职教师中,20余位教授担任全国性学术团体的会长、副会长等重要职务,数十位教师担任国内外60余个学术期刊主编、执行主编、编委等工作。

历史学系现有在校学生547人,其中本科生234人,硕士生122人,博士生191人。本科毕业生约60%继续在国内深造,30%出国深造,10%就业。硕士毕业生约50%继续深造,50%就业,就业去向包括国家部委、省委等地方政府、大学等事业单位及相关企业。博士毕业生约80%从事学术科研工作,20%前往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任职。

历史学系拥有两个专业图书馆,主要收藏专业教学科研所需要的中外文图书、中外文期刊及音像资料等共约40万册(部),其中线装古籍、珍本、善本等特藏约5000册。系办学术集刊多部,包括《北大史学》、《唐研究》、《西学研究》、《西域文史》、《青铜器与金文》、《古典与中世纪研究》等。

二、2026年招生的博士生导师简介

(导师排列次序按招生专业划分,各专业内以姓氏拼音为序。以下博士、硕士生导师的详细情况见本系网站:https://www.history.pku.edu.cn)

(一)世界史:

包茂红 招生方向:亚太区域史与环境史。1966年生。2005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森林与发展——菲律宾森林滥伐研究》、《环境史:历史、理论与方法》等。研究领域:环境史、亚非史。

曹  寅 招生方向:全球史中的近现代南亚。1986年生。2016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著有《Chinese Sojourners in Wartime Raj, 1942-45》、《From Policemen to Revolutionaries: A Sikh Diaspora in Global Shanghai, 1885-1945》等。研究领域:全球史、南亚东南亚研究、近现代印度史。

崇 明 招生方向:法国史。1975年生。2003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创造自由:托克维尔的民主思考》《启蒙、革命与自由:法国近代政治与思想论集》。研究领域:近现代法国史、西方政治思想史。

董经胜 招生方向:拉丁美洲史。1964年生。2002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拉丁美洲史》(与林被甸合著)、《巴西现代化道路研究》等。研究领域:拉丁美洲史。

范韦理克 招生方向:罗马史。1984年生。2013年获得英国杜伦大学古典文学和古代史博士学位,代表作有Constructing alliances: A new perspective on Mark Antony’s Parthian Campaign of 36 BC.研究领域:罗马史、西方古典文学。

冯玉军  招生方向:俄国史。1970年生。2001年获得外交学院法学博士学位。著有《欧亚新秩序》、《俄罗斯外交决策机制》等。研究领域:俄国史、国际关系学。

黄春高 招生方向:欧洲中世纪史。1966年生。1996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分化与突破:14-16世纪英国农民经济》。研究领域:西欧社会经济史、西欧封建政治史。

侯 深 招生方向:环境史。1977年生。2008年获美国堪萨斯大学历史系美国史博士学位。著有《无墙之城:美国历史上的城市与自然》、The City Natural:Garden and Forest Magazine and the Rise of American Environmentalism.研究领域:专业为美国史,主攻方向为环境史。

李 维 招生方向:德国史、欧洲区域史。1969年生。2005年获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著有:Deutsche Plaene zur europaeischen wirtschaftlichen Neuordnung 1939-1945: Weltwirtschaft, kontinentaleuropaeische Autarkie und mitteleuropaeische Wirtschaftsintegration(《纳粹德国有关“欧洲经济新秩序”的规划1939-1945》、《欧洲合众国—库登霍夫-卡莱基“泛欧”思想研究》。研究领域:德国现代史、欧洲一体化史。

李隆国 招生方向:欧洲中世纪史。1971年生。1997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史学概论》、《外国史学史》(合著)。研究领域:欧洲中世纪史、西方史学史。

林丽娟 招生方向:古希腊史、东方基督教与叙利亚学。1986年生。2016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著有:《Die Helfer der Vernunft: Scham und verwandte Emotionen bei Platon》。研究领域为:古希腊思想史、古希腊科学和哲学在叙利亚–阿拉伯世界的接受史、叙利亚基督教。

牛 可 招生方向:现代化理论与进程研究。1968年生。1998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合著《透视“东亚奇迹”》。研究领域:现代化/发展理论与学术史、战后东亚发展研究、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政策和影响。

唐利国 招生方向:日本史。1974年生。2004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2006年获日本新潟大学现代社会文化研究科博士学位。著有《武士道与日本的近代化转型》。研究领域:日本史、日本政治思想史。

王立新 招生方向:美国史(含美国外交史)。1966年生。1995年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1913-1945)》、《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以20世纪美国对华政策为个案的研究》、《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研究领域:美国对外关系史、国际史。

徐 健  招生方向:德国史。1965年生。2002年获得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近代普鲁士官僚制度史》等。研究领域:德国史、欧洲史。

颜海英 招生方向:古代东方文明与埃及学。1967年生。1994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古代埃及文明探研》、《世界文明史》(合著)等。研究领域:古代东方文明、埃及学。

昝 涛 招生方向:中东现代史。1979年生。2006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现代国家与民族建构——20世纪前期土耳其民族主义研究》。研究领域:中东近现代史、中亚近现代史。

庄 宇 招生方向:俄国史。The History of Russia。1987年生。2017年获得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Театральная цензура в Ленинграде в годы оттепели»(《解冻时期列宁格勒戏剧审查制度研究》),编著《俄罗斯国家建构的历史进程》。研究领域:俄国史、苏联制度史。

 

(二)中国古代史:

陈侃理 招生方向:秦汉魏晋南北朝史。1982年生。2010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儒学、数术与政治:灾异的政治文化史》。研究领域:秦汉魏晋史、出土文献、中国古代思想与政治文化史。

成一农 招生方向:中国历史地理。1974年生。2003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中国地图学史》《中国古代舆地图研究》等。研究领域:历史地理、历史城市地理及中国传统舆图。

党宝海 招生方向:蒙元史。1973年生。2003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蒙元驿站交通研究》。研究领域:元史、民族史。

郭津嵩 招生方向:中国古代知识史。1987年生。201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研究领域:中国古代知识史(科学史)和政治文化。

韩 巍 招生方向:先秦史。1978年生。2007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著有:《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青铜器与西周史论集》等。研究领域:先秦史、商周考古、先秦秦汉出土文献。

何 晋 招生方向:历史文献学(含国学院)。1970年生。1997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战国策研究》、《尚书孔传参正》(点校)。研究领域:历史文献学、先秦史。

胡 鸿  招生方向:秦汉魏晋南北朝史。1986年生。2012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并在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研究领域:魏晋南北朝史。

李 霖 招生方向:中国经学史。1983年生。2012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宋本群经义疏的编校与刊印》。研究领域:中国经学史、历史文献学。

李新峰 招生方向:明史。1970年生。1999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明代政治史、明代历史地理 。

陆 扬 招生方向:隋唐史。1965年生。1999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唐五代政治与文化史、中国中古佛教文化史、比较史学史。

刘永华 招生方向:明史、区域社会史与历史人类学。1970年生。2003年获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系博士学位。著有《礼仪下乡:明代以降闽西四保的礼仪变革与社会转型》、《帝国缩影:明清时期的里社坛与乡厉坛》。研究领域:明清社会文化史、明清社会经济史。

苗润博 招生方向:宋辽金史、中国史学史。1989年生,2018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辽史〉探源》《文献清源与史学问径》,研究领域为宋辽金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史学史。

荣新江 招生方向:隋唐史(含敦煌学)、古代中外关系史。1960年生。1985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著有《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敦煌学新论》等,主编学术年刊《唐研究》。研究领域:隋唐史、中西交通史、敦煌学。

王 铿 招生方向:秦汉魏晋南北朝史。1964年生。2012年获日本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著有《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吴地域の研究》。研究领域:魏晋南北朝史、历史文献学。

叶 炜 招生方向:秦汉魏晋南北朝史。1971年生。2001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研究》、《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与罗新合著)。研究领域:南北朝隋唐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张 帆 招生方向:蒙元史。1967年生。1992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元代宰相制度研究》、《中国古代简史》等。研究领域:元史、北方民族史。

赵冬梅 招生方向:宋辽金史。1971年生。1998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研究领域:宋史。

朱玉麒 招生方向:历史文献学。1965年生。2000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著有《西域水道记》(整理)。研究领域:清史与清代新疆问题研究、唐代典籍和西域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

(三)中国近现代史:

黄道炫 招生方向:中共党史。1966年生。著有《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蒋介石与中国文化》等,研究领域: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华民国史。

韩  策 招生方向:中国近代史。1985年生。2015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学位。著有《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研究领域:中国近现代史、晚清政治史、科举史、中国近代法律史。

方德万(Hans van de Ven) 招生方向:中华民国史。1958年生,哈佛大学取得历史与东亚语言博士学位,著有《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从朋友到同志: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复兴中的中国:蒋介石、战争与国民党》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军事史、1850—1950年中国的国际化、中国海关史等。

罗 敏 招生方向:中华民国史。1972年生,1999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著有《走向统一:西南与中央关系研究(1931—1936)》《中国国民党与越南独立运动》《民国政治史研究》(合著)等著作,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研究领域:中华民国史、中国现代史。

刘诗古 招生方向:社会经济史。2015年获上海交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著有《资源、产权与秩序:明清鄱阳湖区的渔课制度与水域社会》、《传统中国地权结构及其演变》等。研究领域:社会经济史、中国近现代史、内陆水域史。

尚小明 招生方向:中国近代史。1968年生。1997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留日学生与清末新政》、《北大史学系早期发展史研究(1899-1937)》等。研究领域: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文化教育史。

王奇生 招生方向:中华民国史。1963年生。1997年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等。研究领域:中共党史、中华民国史、中国现代史。

王元周 招生方向:中国现代史。1965年生。2003年获韩国延世大学大学院史学科文学博士学位。著有《小中华意识的嬗变:近代中韩关系的思想史研究》。研究领域:中国现代史、中韩关系史、韩国史。

张 静 招生方向:近现代中外关系史。1983年生。2011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美国国务院与中美关系缓和研究(1969-1972)》。研究领域:中美关系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  

张海荣 招生方向:中国近代史。1981年生。2013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著有《思变与应变:甲午战后清政府的实政改革(1895~1899)》等。研究领域:中国近代史、晚清史。

三、2026年招生的硕士生导师简介

以上2026年招生的博士生导师凡为本系专任教师者,皆兼任硕士生导师,不另介绍。以下为2026年招生的硕士生导师,详见:https://www.history.pku.edu.cn

(一)世界史:

陈莹雪: 西方古典学

吴靖远: 希腊史、罗马史

徐冠勉:东南亚史、荷兰殖民帝国、海外华人史、全球史、殖民史

梁晓弈:日本古代史(奈良~平安)

李文丹:中世纪罗马教会史,中世纪欧洲手稿文献学,神圣罗马帝国史,托钵修会史,中世纪欧洲历史书写,十三、十四世纪中西交通史、全球史

王  珞:西欧中世纪史、社会文化史

韩思成:法国史、宗教史、耶稣会来华传教史

吴博皓:冷战史、外交史、亚洲现代史

徐  天:美国种族史、美国移民史

褚敏绮:拜占庭历史与西方古典文献学研究

杜宣莹:英国史

(二)中国古代史

罗   新:北方民族史

付  马:古代中外关系史、西域史、内亚与丝绸之路研究

毛亦可:清史

杨  坤:先秦史、古文字、青铜器与商周考古学

(三)中国近现代史

金东吉:近现代中外关系史、东北亚国际关系史

臧运祜:近现代中外关系史、中国现代史

刘  晨:清史、中国近代史

黄江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共党史

四、对考生的基本要求

本系对考生的要求是基础知识扎实,有科研能力,思想品德端正,身体健康。对自己所报考的专业有深入了解并有专业兴趣。欢迎学科交叉和跨专业报考的考生。

本系录取研究生的标准,除各项笔试和面试的分数外,还注重对考生学术背景材料的审查,特别重视能表明考生研究能力的代表作品。请报考考生提供能证明自身学术研究能力的代表成果。

五、考选方式

报考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研究生分为应试和推荐免试两大类。

硕士生应试考生可通过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招生简章,了解报考专业和方向的大致情况。通过国家规定的政治、外语及专业考试,可取得复试资格。复试包括学术背景资料审查、面试和专业外语考察。成绩合格者被录取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

本系和本校相关文科院系,以及若干国内重点大学可推荐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录取为我系硕士研究生。相关信息请访问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页。

从2021年起,我系采取直博、硕博连读(仅限本系学生)和申请-考核制三种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关于申请-考核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请参阅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页公布的博士生招生简章,以及历史学系网站公布的相关招生文件。

港澳台考生如申请硕士研究生,其外语水平需满足本年度历史学系招收推荐免试研究生通知中关于外语成绩的相关要求;如申请博士研究生,其外语水平需满足本年度历史学系“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说明中关于外语成绩的相关要求。具体如下:

(1)  申请硕士研究生外语水平要求:

CET6合格及以上;GRE成绩300分及以上,2021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TOEFL成绩90分及以上,2024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IELTS(A类)成绩6.0及以上,2024年9月1日后参加考试。

(2)  申请博士研究生外语水平要求:

入学时仍在有效期内的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以下外语水平证明除雅思、托福以及法语TCF证书有效期为2年外,其余有效期均为5年,有效期自2026年9月1日起向前推算)。 每个招生方向分别限定了外语语种,具请提供其中一个语种的一项有效证明复印件,复试时提供原件查验。

l  英语:

1)专业英语八级合格证书

2)雅思(A类)成绩单【6.0分(含)以上】

3)托福(IBT)成绩单【90分(含)以上】

注:雅思和托福仅认可单次成绩

l  法语:

1)专业法语八级合格证书

2)法文水平考试B2及以上等级证书(TCF)

l  德语:

1)专业德语八级合格证书

2)德福证书[16分(含)以上]

3)德国高校外国申请者入学德语考试2级及以上等级证书(DSH)

l  日语:

1)专业日语八级合格证书

2)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N1级证书(JLPT)

l  俄语:

1)专业俄语八级合格证书

2)对外俄语等级考试B2及以上等级证书(ТРКИ)

六、历史学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本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政府机关、新闻出版机构和公司任职,以及在高校任教和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也有少部分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高校任教和在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

 

 

附录:2026年有招收直博生意愿导师名单(专业内以姓氏拼音为序)

姓名

专业

研究方向

邮箱

曹  寅

世界史

全球史、南亚东南亚研究、近现代印度史

cao_yin50@u.nus.edu

侯 深

世界史

环境史

houshen@pku.edu.cn

黄春高

世界史

欧洲中世纪史

hchungao@pku.edu.cn